20臺“救命神器”AED亮相淮安
前不久,淮安市部分公共場所內添置了一種新型急救設備,吸引不少市民駐足觀看,但多數人并不知道這設備為何物。記者昨日從市紅十字會了解到,這種設備于11月底在淮安集中布點,首次安裝20臺,每臺成本3萬元。昂貴又稀少的設備有一個洋氣的名字:AED。
搶救心臟猝死的“救命神器”
AED是自動體外除顫儀的英文縮寫。市紅十字會副會長顏成陸告訴記者,它是一種能夠自動監(jiān)測患者心率,并施以電擊使心臟恢復正常起搏的醫(yī)療儀器,也是目前公認的搶救心臟猝死最有效的方法,被稱為“救命神器”。AED是全世界的通用稱呼,即使你在國外,只要說AED,大部分受過急救培訓的人都懂。
目前,在淮安主城區(qū)范圍內,AED主要投放在市行政中心、淮安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政務中心、淮安大劇院、淮安體育中心和淮陰師范學院。在淮安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政務中心大廳內,記者見識了AED:主色為紅白的保護箱,箱體正面寫有“AED”字樣,透過玻璃窗可以清楚地看到箱內懸掛著一只小巧的黃黑色設備!八奶攸c就是方便攜帶、易于操作!惫ぷ魅藛T介紹,每臺AED長28.8厘米,寬21厘米,高8厘米,重3.2千克,非常適用于室外急救。
據悉,我市投放的AED,要求始終處于24小時待命狀態(tài)。每天凌晨三點,每臺設備會自動進行檢測,所有檢測信息全部上傳到管理后臺,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檢測信息判斷設備是否存在故障。如果發(fā)生故障,工作人員會在6個小時內更換或者維修,確保設備處于隨時可使用狀態(tài)。
學會使用為生命多加一份保障
AED不僅是急救設備,更是一種急救新觀念,一種由現場目擊者最早進行有效急救的觀念。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超過54萬人死于心臟猝死,其中80%的病人都出現過室顫,緊急狀態(tài)下除顫最有效的方法是早用AED,每推遲1分鐘,存活率降低7%-10%。
有了AED,由誰來使用?“在我國,AED潛在的操作人員可以是接受過急救培訓的任何一個人!鳖伋申懜嬖V記者,“AED是針對非醫(yī)療人員使用設計的急救設備,根據食藥總局對AED的管理規(guī)定,非醫(yī)療人員可以使用AED在現場進行急救!
“在患者發(fā)生心臟驟停的3分鐘內,迅速給患者實施電擊除顫,成功率高達9成以上,遠高于徒手心肺復蘇。學會使用AED真的很必要,可以為生命多加一份保障。”據介紹,AED操作簡單、容易上手,是一種活脫脫的傻瓜機,施救者只要“聽它說,跟它做”,即按照語音提示和屏幕顯示來操作。具體的操作可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使用安全錘雜碎玻璃窗,取出AED,按下電源鍵,將機器上預連接的電極片按語音提示粘貼到被救者身上;第二步,在連接電極片后,根據機器語音提示探測心率,完成充電后,根據語音提示按下放電按鈕;第三步,放電完成后,根據語音提示的CPR節(jié)拍器進行心肺復蘇,直至專業(yè)人員趕到。
為讓更多的市民了解AED、學會正確的急救方法,市紅十字會已經將自動除顫儀使用方法納入紅十字會初級救護員培訓大綱,并與投放單位緊密配合,積極開展急救知識培訓,確保自動除顫儀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記者手記
有專家曾說,患者死于心臟驟停多數并非因為搶救技術達不到,而是因為人們的意識不到位。記者走訪了解到,淮安知道AED的人較少。急救知識培訓雖然已經走進高校、社區(qū)、街頭,但是能夠認真學習的人還不多。
在發(fā)達國家,AED已經成為與消防設施同樣重要的公共安全設施,急救車5分鐘內無法到達的公共場所多數設置有AED。據統(tǒng)計,每10萬人配有AED的數量,日本是393臺,美國是198臺。此外,國內香港、臺灣、北京、上海等地區(qū),也早已推廣,不少公共場所都已經投放了AED。江蘇省內,南京、蘇州、泰州、徐州也有少量配置。
AED為病人能夠得到及時救治提供了可能,AED是全自動型設備,只要稍加了解,一般人都能使用。AED的使用推廣,單單依靠某個組織遠遠不夠,要在全市范圍內加強培訓,完善和普及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實現“救命神器”的積極效應。
■融媒體記者 陸彥平 張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