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餅阿姨”信守23年的承諾——江蘇省道德模范吳九梅誠信經營的故事
一輛三輪車、一個碳烤爐、一張案板,在金湖縣城有一位叫吳九梅的“燒餅阿姨”,不管刮風還是下雨,她每天5點準時出攤,做1000多塊燒餅。小燒餅五毛錢,大的也只賣一元錢,去掉原料成本,利潤所剩無幾,但“燒餅阿姨”信守23年前的承諾,用心操作每道工序、用心做好每塊燒餅。
改革開放初期,吳九梅和億萬農民一樣,從農田里解放出來,開始將目光轉向城鎮(zhèn)。1996年,吳九梅拜師學習烤燒餅手藝,并開始在金湖縣城擺攤賣燒餅。經營初期,長輩提醒她:要想顧客多,一要做得好吃、二要價格公道。要好吃,就要用上等的原料;要好賣,就得好吃又實惠。
從此,她向顧客作出五點承諾,并且23年如一日地信守著——按當時全城市場最低價賣燒餅、選用品質最好的油和一等干面、使用傳統(tǒng)的木炭火烤技術和老酵發(fā)酵手藝。
一直以來,按照這些承諾,每塊燒餅的原料成本平均要增加一毛多;使用傳統(tǒng)的制作工藝,吳九梅每天要多花好幾個小時的制作時間。
“一天做1000多塊燒餅已是極限了!眳前⒁谈嬖V記者,要堅持手工制作做這么多燒餅每天要花十幾個小時。每天凌晨3點多,她就起身發(fā)面,然后反復攪拌、兌堿水,觀察,做酥;5點天還沒亮,推著載有木炭烤爐和發(fā)好的面、酥、芝麻、油等原料的推車,來到固定攤點,一直忙到9:30左右才算告一段落。沒等松口氣的她,回家后還得繼續(xù)準備下午的原料,下午1點準時到達另一個攤點,一直賣到晚上7:30左右才收攤。
23年來,經常有人以低于市場的價格,向吳九梅推銷三無或過期的色拉油等原料,都被她嚴詞拒絕。她說:“人要有良心,我不能為了討便宜而坑害顧客。”
平時1000多塊燒餅不夠賣,但是有時遇到下雨下雪等惡劣天氣,也會剩下三五十塊賣不出去,但她從未留著隔日再賣。在這種情況下,她要么自家吃,要么送給鄰居或需要幫助的人。
沒有門面、沒有名稱,爐子里飄出來的燒餅香卻吸引了一個又一個顧客。
2015年夏天,鹽城市客運公司一位老總到金湖縣城辦事,偶然路過吳九梅的攤點,剛出爐的燒餅香讓他情不自禁地停下腳步。他上前買了兩塊燒餅嘗了下,便贊不絕口,當即又買了30塊,并對吳九梅說:“你家的燒餅太好吃了!我走南闖北到過很多地方,吃過不少燒餅,但都沒有你家的好吃!迸R走時,這位老總還特意留了吳九梅的電話號碼,稱以后還要經常購買。
如今,吳九梅夫婦的手機里儲存了近百個身處國內外的客戶名單。每當想吃她做的燒餅,他們就讓吳九梅發(fā)快遞。這不,吳九梅除了要打理好攤頭的生意外,還得隔三差五地將燒餅發(fā)往南京、杭州、上海、蘇州、深圳、北京,甚至美國、加拿大……每逢春節(jié)、國慶、中秋等傳統(tǒng)節(jié)日,吳九梅烤的燒餅更是供不應求,許多回家探親的人都要到她這里買燒餅帶走。為此,夫婦倆只好加班加點,盡可能滿足顧客需求。
這些年來,吳九梅誠信經營的事跡遠近聞名,她個人先后獲得十多個如“江蘇好人”這樣的榮譽。日前,這位“燒餅阿姨”又榮獲“江蘇省道德模范提名獎”。
■融媒體記者 程 凱,通 訊 員 田 甜
上一篇:淮安市區(qū)29輛公交車 “搭載”道德模范,營造崇德向善的文明氛圍
最新信息: